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【官網(wǎng)】

設為首頁|加入收藏|關于我們|聯(lián)系我們|網(wǎng)站地圖

您的位置:首頁 >  動物類中藥

蟾酥

  • 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 bbpyz.cn
  • 發(fā)布時間:2021-05-29 16:39:02
  • 來源: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

蟾酥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蟾酥

【中藥名】蟾酥 chansu

【別名】蛤蟆酥、蛤蟆漿、蟾蜍眉脂、蟾蜍眉酥、癩蛤蟆漿。

【英文名】Bufonis Venenum。

【藥用部位】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的干燥分泌物。

【動物形態(tài)】體長約10厘米,粗壯,頭寬大于長,吻圓,鼻孔近吻端,眼間距大。前肢長而粗壯,后肢短,左右跟部不相遇。皮膚極粗糙,頭頂部兩側有大而長的耳后腺。體背布滿大小不等的瘰疣。腹面龐大膚色隨季節(jié)變化,且雌雄不同,前者色淡,后者黑綠色(生殖季節(jié))。腹面有棕色細花紋。無聲囊。

【產地分布】穴居于泥土中或棲息于石下及草叢中,分布于我國大部分地區(qū)。

【采收加工】夏、秋季捕捉,捕得后洗凈,擠取耳后腺及皮膚腺白色漿液,將其置圓模型或玻璃板上曬干,即得蟾酥。

【藥材性狀】本品呈扁圓形團塊狀或片狀,紫黑色或黃褐色,表面多光滑,斷面角質狀,有膠質光澤,氣微腥,味麻辣,粉末易使人作嚏。新斷面遇水易泛出白色乳濁液。其中,呈薄片狀者為“片酥”,呈圓餅狀者為“餅酥”,呈橡棋子狀者為“棋子酥”。
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性溫,味辛。歸心經(jīng)。

【功效與作用】解毒止痛、開竅醒神。屬開竅藥。

【臨床應用】用量0.015~0.03克,多入丸、散;外用適量,研末調敷或攙膏藥內貼患處。用治癰疽疔毒、咽喉腫痛、中暑神昏、腹痛吐瀉。

【藥理研究】蟾酥有強心,增加冠脈血流量及心肌供氧,收縮內臟血管,升高動脈壓,保護缺血性心肌,影響心肌電生理,抗休克,抑制血小板聚集;增強輸精管的收縮;提高免疫功能;提高中樞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的興奮性,可引起強直性驚厥;具有中樞性呼吸興奮及鎮(zhèn)咳作用;有抗腫瘤、抗炎、抗病原微生物及局部浸潤麻麻作用,還有興奮胃腸平滑肌及子宮平滑肌等作用。

【化學成分】蟾酥含強心甾體化合物、洋地黃毒苷元、沙門苷元等;還含有吲哚類生物堿、甾醇類、腎上腺素及多種氨基酸。

【使用禁忌】有毒,孕婦慎用。外用時注意不可入目。

【配伍藥方】①治療腫:蟾酥一枚,為末,以白面和黃丹,丸如麥顆狀。針破患處,以一粒納之。(《濟生方》蟾酥丹)

②治肉刺(雞眼):用針撥破:蟾酥1.5克(湯化),調鉛粉3克,涂之裹之。(《外科大成》)

③治喉痹、乳蛾等證:蟾酥和草烏尖末、豬牙皂角末等分,丸豆大。每研一丸點患處。(《綱目》引《活人心統(tǒng)》)

④治風蛀諸牙痛:蟾酥少許,巴豆(去油,研如泥)、杏仁(燒焦)。上共研如泥,以綿裹如粟米大。若蛀牙塞入蛀處,風牙塞牙縫中,吐涎盡。(《景岳全書》蟾酥膏)

⑤治破傷風:干蝎(酒炒)、天麻各15克,蟾酥6克(湯浸化如稀糊)。將二味搗羅為末,用蟾酥糊丸如綠豆大。每一丸至三丸,豆淋酒下,甚者加至三丸至五丸。(《普濟方》干蝎丸)
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更多焦點熱文

刺猬皮

刺猬皮 【中藥名】刺猬皮 ciweipi【別名】猬皮、仙人衣。..[詳細]

健康養(yǎng)生